咨询主题:内心的无力感
咨询内容:有挫败的感觉,对自己的方方面面不满意
阿土博士回复:您好 任何一个人都有很严重挫败感的时候,心灰意冷,觉得生活没了希望,人生中必然会经历到的。 但大多数人是一时的,自然就恢复了,因为人都有自我 疗愈的能力,这是积极的潜能是与生具来的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情绪的困扰下,真是一种令人悲哀的感受,生活失因此去了颜色 这是在挫折和压力下一种糟糕至极,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导致的,是对自我的评价出了偏差。一个失误不能否定自己的全部,人都有优点的,只是情绪困扰下的思维出了问题,比如说以下的思维模式, 一 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。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 ,认为自己达不到这个标准 ,就是失败(绝对化要求)。 二 任意推断。指缺乏事实根据 ,草率地下结论。 三 选择性概括。仅仅根据个别细节,不考虑综合情况 ,就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 。 四 过度引申。指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 ,做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。 五 过度夸大或过分缩小 。指夸大自己的失误 、缺陷的重要性(习惯于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缺点) ,而贬低自己的成绩或优点。 六 个人化(习惯于内归因)。指个体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(自揽责任)。将一切不幸、事故或别人生病均归因于自己的过失造成 ,引咎自责,内疚不已。 七 选择性消极注视 。指选择一个消极的细节 ,并且总是着眼记住这个细节 ,而忽略其他方面 ,以致觉得整个情境都染上消极的色彩 ,进而消极对待(凡事总向坏处想) 。 八 情绪推理。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 ,如:“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失败的人 ,所以我是一个失败的人。”这种“跟着感觉走”的情绪推理(自我消极暗示),阻碍了对事物真实情况的了解 ,使自己陷于认知曲解而不能自拔。 九 应该倾向。指个体常用习惯于“应该怎么样”或“必须怎么样”等思维模式 ,来要求自己或别人 ,如“我(或别人)应该这样做”,我(或别人)必须那样做”。这意味着对自己或别人坚持一种标准(没有折衷),如果未达到这种标准,就会以“不该”这个字眼责难自己或他人 ,从而产生内疚、悔恨、责备和抱怨。如果别人的所为不合自己的期待,也会感到失望或怨恨,认为“他不该那样”。 十 乱贴标签(以偏概全)。以为将自己或他人的问题贴上一个标签就可以完事。如:“我(他)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。”“我(他)这样贪吃,可恶可恨,简直像一头猪。“这是将对整个人的评价和某些行为失误混同起来了。 上述10种类型的认知曲解是比较常见的,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。通过分析客观事实和负性自动想法(潜意识的不被察觉的快速思考)的关系 ,常常可以将其中的逻辑错误揭示出来。 (以上摘录自: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二级) 这位朋友可以来学习下心理学,也是个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的过程!
免费试听预约